中醫知趣(十八)–十個不能不注意的身體警號(1)

中醫知趣(十八)–十個不能不注意的身體警號(1)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1.放假病 
很多人都有這個怨念”每次一放假就開始病”。
但這是因為你平日休息不足,抵抗力下降到連警鐘都罷工了,疾病已經入侵都不知道。
到放假時,睡飽了,能量回升時就警號大作,得耗掉整個假期來維修身體。
如果你經常有”放假病”,就請注意多休息。

2.飯氣攻心
吃飽睡一睡,吃完飯昏昏欲睡不是很正常的嗎?
吃完飯有點睏是正常的,但如果是吃完飯便不受控制地睡著、甚至吃飯吃到中途就想睡的、吃完飯全身乏力、心跳頭暈的就必須注意了。
這是脾虛氣虛的症狀,全身的能量不足,甚至整天都覺得疲累不已。
要注意不要吃太飽、多休息、閒時多散步一下活動四肢。


3.胃脹腹脹、大便乾硬或溏
很多人覺得有胃痛、肚痛、肚瀉才是有腸胃病,但卻不知原來經常胃脹(覺得頂住頂住)、有胃氣、泛酸、大便不規律、大便硬或爛都是有問題。
這些都是腸胃氣弱、氣滯的症狀。
如果腸胃長期都有這些症狀,不單影響消化吸收,使廢物堆積在體內,也間接令身體各部分得不到營養(氣血)的滋養,使體質全面下降。
注要若有胃脹腹脹,要戒吃生冷,早上喝凍飲更是大大大忌。還要避免吃過飽,減少吃肉類。

中醫知趣(十七)-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中醫知趣(十七)-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http://mytv.tvb.com/news/newsroundup/100653/1132#page-1

早前的新聞報導有指,某些有皮膚病,身體含鉛量高的小朋友,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這消息令大家一陣震驚,”食中藥,中鉛毒”?
但這是邏輯上有誤導成份的報導。研究報告指出,

“有皮膚病” –> “身體含鉛量高” –> “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但是,關鍵是 “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到底是藥的質量出了問題?還是病人私自胡亂長期服食中成藥(如涼茶或某些湯包、茶包)?

無可否認,某些中藥的確含有微量鉛,如鉛丹、鉛粉、鉛霜、黄丹、密陀僧。但一般中醫師均知道這些藥物含鉛,不能久服。

現時市面上很多的中成藥,甚至是涼茶,很多人都不以為意的經常、甚至長期服用/飲用,但即使涼茶也是藥,不應經常、或長期胡亂飲用。
而坊間流傳的所謂”偏方”,在服用前也應先請教中醫師意見。
藥材是否適合、是否能經常服用都應請教中醫師後再服用。

中草藥的品質有優劣之分,某些品質較差的藥材亦可能含有微量重金屬,所以如需選購中藥,應到信譽良好的藥行購買有質量的藥材,亦可選擇經中藥品質安全性檢測, 有ISO認證的優良濃縮中藥。若對選擇藥材有疑問、或服用中藥之前,宜先請教中醫師意見。

~~~~~~~~~~~~~~~~~~~~~~~~~~~~~~~~~~~

當天新聞報導後,心裏實在滿是疑問,
而且也知道這對中醫界來說,尤如一顆爆彈。

中醫藥在是次報導裏被冤柱、被抹黑,的確令很多同行不滿。
媒體這樣的誤導令我們很困擾。
但報導沒有直接指明中藥就是元兇,只是含糊其詞的”可能因為長期服用中藥”,
所以我們其實也不需太緊張。
須知媒體報導一向如此,香港這裏並非民智未開的地方,市民會知道這種報導也只是一個可能性。
就如報導深海魚有雪卡紅、孔雀石綠一樣。市民就算知道了,魚還是一樣照吃。

我相信這樣的報導不會毀掉中醫藥界的信譽。
我們不必以一個弱勢社群被迫害的姿態去抗辯。

雖然媒體的說法很不公平,
到底是長期服中藥令鉛量高?還是”因為””身體含鉛量高” –>”所以”患皮膚病 –>”所以”長期服用中藥去治療. 
這是一個未知的因果關係。但這”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問題是一種詭辯。無法証明甚麼。
以這些論點去爭,並不能爭取大眾的信心。

就如報導西藥有問題時,西醫也不會推卸。
只要澄清哪一部份有問題,會如何處理,及處理規管上的問題就可以了。
太過以被害者的身份去defense,只會給一般市民一種詭辯的感覺,不能客觀地令人信服。 

我們該做的,只是令大眾安心。
澄清哪些中藥含有鉛,但安全用量為多少,和運用這些中藥的原則。
說明專業中醫師有專業操守,會判斷哪些含鉛中藥不能長期服用。
(如西藥也有很多含有毒性,但他們會先讓病人了解藥的副作用,再說明可以用多久。這樣才能令市民有信心。) 



含鉛?
~~~~~~~~~~~~~~~~~~~~~~~~~~

1.業界曾發現某些品質差劣的冬蟲草內藏小枝含鉛金屬。
但作為專業中醫師,都會勸喻大眾到信譽良好的藥行購買冬蟲草。

2.中草藥的品質有優劣之分,某些品質較差的藥材可能合微量重金屬,
所以建議大眾服用中藥之前,先請教中醫師意見。或在醫師建議下選購科學濃縮中藥。

3.日常生活中,會導致鉛中毒的食物也不少。如”糧食和蔬菜是人體中鉛的主要來源。肉類、水果、魚蝦、雞蛋中也含有鉛,但由於人的總體攝入量不大,所以對健康的危害相對小一些。糧食和蔬菜中的鉛,主要來自于土壤、水和空氣。調查發現,生長于馬路邊的糧食和蔬菜,它們的鉛含量比遠離馬路的作物高得多。”
http://www.epochtimes.com/b5/7/3/20/n1651707.htm
甚至我們日常呼吸的空氣中,也有由汽車廢氣排出的鉛。
所以兒童鉛中毒的原因未能確定,也有可能是偏好某種食物、飲食不均衡所致。
但某些中藥有排鉛作用,詳情可請教中醫師。

中醫知趣(十六)-腎虛?

中醫知趣(十六)-腎虛?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有不少朋友常因頭髮問題而苦惱,
更有朋友因頭髮問題而被誤認是「叔叔輩」,
無端端老了十年,極為無奈。

但每次當我說頭髮問題與「腎虛」有關,
總會惹來一陣驚慌。

甚至有女性朋友很驚訝地問,「女人都會腎虛嗎??」

「腎虛」這兩字總是令人感覺很不安、好像一定是生殖功能有問題。

但其實中醫的「腎」作用的範圍是很大的。
「腎」主宰人體的生長發育、老化過程,泌尿系統、
也影嚮頭髮生長、聽覺、骨骼,
甚至我們的精神、思維、記憶力都受「腎」的影嚮。

為甚麼老人家都白髮脫髮、聽覺差、骨頭脆、小便多、反應慢、甚至癡呆?
都是因為「腎虛」。

「腎」為先天之本。從出生開始便慢慢消耗、衰減,所以人都會老化。
但過度勞累、過度用腦、飲食不節都會「傷腎」,使我們提早、加速老化。
這就是中醫為甚麼常說要「補腎」的原因。

「腎」是「先天」的,所以「腎」強不強健,跟遺傳有關係,
跟母親懷胎時的體質狀況也有關係,所以有些人是天生「腎虛」的。

「腎」會一直慢慢消耗,但其實我們有「後天之本」去滋養我們的腎,那就是「脾胃」。
所以「脾胃」好的人,「腎」的衰弱也會減慢,我們的老化也會減慢。

中醫說「補腎,固本培元」就是這個意思。

中醫知趣(十五)-退化

中醫知趣(十五)-退化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在上環的義診將告一段落。
這三個多月來,每個月都會去當值幾天。

每次去到,差不多都是同一批公公婆婆在等。
所以去了幾趟以後,都已經認得這些公公婆婆。

這些公公婆婆們都很可愛。
有很溫文有禮的婆婆,總是帶著溫婉微笑,不停向我道謝。
有很豪邁開朗的伯伯,高大威猛,想來當年應該也是個談笑風生的翩翩君子。
也有些嘮嘮叨叨的婆婆,坐下來就喜歡跟我東拉西扯,閒話家常,
但她們都很喜歡我,也很尊重我,只是因為太寂寞,所以忍不住要跟我多說幾句。

當然也有些頗令人頭痛的,但她們身體毛病多,
也難怪心急焦慮、脾氣不好。

現在義診要結束了,我真的有點不捨得她們。

真的很想幫她們治好身體。
但老人家身體的毛病,又真的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治好。

年紀大,身體退化,所以百病叢生。

最常見的,都是吃不下、睡不好和周身疼痛。

吃不下東西,是因為脾胃虛弱,吃多一點點都消化不了,難受得很。
所以我們中醫常跟大家說少吃生冷、油膩,就是想大家好好保護脾胃,
免得老了時甚麼都不能吃。
(也許現在大家覺得現在想吃就吃,老了才算。只是我真的看著他們難受,
連吃個飯都困難,只能吃點稀粥喝點清湯,就覺得還是該好好保養一下。)

睡不好,原因比較多,較常見的是陰虛血少和肝腎虧虛。
血不夠,不能在晚上滋養心脾,便心神不定,難以入睡。
肝腎虧虛,能量虛耗過多,造成虛火,上擾心神,就睡得不安寧了。
所以我們說要保養身體要早睡、不要過勞。就是要大家別太虛耗。

周身疼痛,這個問題卻是真的很難搞。
筋骨關節肌即使沒受傷,老了還是會痛。
為甚麼?
那是”筋”的問題。中醫說”骨正筋柔,氣血自流”。
骨的關節受傷移位,可以請推拿師、骨科醫師推回原位。
關節勞損增生,氣血不通可找針灸師疏通經絡。

但要”筋柔”,卻真的得下點苦功,拉鬆身上各處的筋。
不然筋會變硬缺乏彈性,長久下去,會越縮越短,
然後肌肉越來越緊,關節被牽拉移位,最後便是周身疼痛,走路蹣跚不穩。

看看為甚麼老人家都會”縮水”、為甚麼老人家走路都一跌一仆的?
大都因為這個”筋縮”問題。

你不想將來也變成這樣吧?

中醫知趣(十四)–針灸

中醫知趣(十四)–針灸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早幾個月前做天灸,
初伏天人多擠得水洩不通。

多得早年醫管局及各傳媒幫忙宣傳,
許多以前從未試過這療法的朋友都有來做治療。

不過大家試歸試,其實對這種療法仍是萬分疑惑。
為甚麼在背上貼貼藥就有這麼神奇的功效?

其實天灸,也是跟針灸類似的一種療法。
針灸,是針刺和艾灸。
針刺是用針刺激經絡穴位,艾灸則是用艾草在穴位燻炙,以艾草的藥力和溫熱之氣暢通經絡。但有時也會用其他藥物如生姜、附子、鹽作為輔助。
天灸也是用藥物作用於經絡穴位的一種療法。

從經絡穴位來治病,其實也如同用中藥治療,
可以調理臟腑、治療各種疾病。

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筋骨肌肉皮膚。
所以從經絡治病,可治療的範圍其實非常廣泛。

內科疾病如:感冒、鼻塞、頭暈、頭痛、失眠、胃脹、胃痛、腹痛腹瀉、經痛、月經不調、各種皮膚病。
頭面部疾病:耳聾耳鳴、眼痛、喉痛、聲音嘶啞。
筋骨關節問題當然更是直達病所,通經活絡。

坊間一般認為針灸都只是治療痛症,但其實是因為針灸治療”痛症”效果明顯,
“痛與不痛”反差比較大,所以才有此誤會。
其實針灸能調節身體五行、調節五臟六腑功能、陰陽平衡、氣血運行,所以治療身體各種疾病
都相當有效,有時治療急病更有立竿見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