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腺結石 口臭可中醫治療

香港有不少人有扁桃腺反覆發炎的問題,原來有扁桃腺結石的人也不少。

扁桃腺結石是積聚於扁桃腺的洞窩中米色白色如米粒狀的小石。沒患過扁桃腺結石的人可能難以理解,那種反反覆覆出現喉嚨痛、有異物哽在喉中的感覺有多難受。更甚者會出現口腔異味、口臭。患者經常會吐出或擠出米粒狀的結石,不吐出來又卡在喉嚨裡不舒服。這種情況會反覆發作數年至數十年,困擾非常。

一般來說治療的最終極方法是手術切除扁桃腺(理論上,扁桃腺體積過大影嚮呼吸,或扁桃腺嚴重感染次數一年超過三次才會建議切除) 。但是,如不想動手術的話又可以怎樣呢?

扁桃腺炎、扁桃腺結石的中醫治療

一般有扁桃腺反覆發炎、扁桃腺結石的人,體質都傾向陰虛燥熱多,亦都是經常睡眠不足,或睡不好,導致肝腎陰虛的多。另外,脾胃虛弱但又經常吃刺激油膩食物,常進食蛋奶類食品,都有可能誘發扁桃腺結石。反覆發作日久,造作咽部經絡痰瘀互結,咽喉部的異物不適感會更強。

扁桃腺炎,中醫有「乳蛾」之稱。像兩片白色的蛾伏在咽中的模樣。可用清咽利膈湯、百合固金湯、二陳湯等隨症加減,治療扁桃腺炎。再根據體質去選擇中藥去解決陰虛燥熱的問題,用滋腎養肝、健脾袪濕、活血化瘀的方法,從根本著手調理。減少進食刺激性食物,調整睡眠,則扁桃腺炎、扁桃腺結石會慢慢消失。另外,平時要注意口腔清潔,亦用可金銀花煲水漱口。

濕疹遠離我- 濕氣七大原因

前天是夏天,昨天是春天,今天是秋天。

天氣變幻莫測到神奇的程度。 不過就苦了患濕疹的朋友。 天氣變化太急往往會刺激濕疹發作。 癢到不能睡是很難受的一件事。然後睡不好又會影嚮精神差,食慾不振。狀態差又”作病”,整個人周身不舒服。 有些人會自己飲些袪濕湯。 總會舒緩到幾天,然後又再發作。 因為只袪濕,沒有調正身體機能和生活習慣, 濕氣很快就會積聚。 濕氣積聚七大原因: 1.本身氣虛,脾虛令水份不能在身體內正常分佈 2.喜歡吃生冷油膩飲凍飲 3.經常吹冷氣,太少曬太陽出汗 4.長期在室內坐著不動,運動不足 5.睡眠不足,睡太少,睡眠質素太差 6.肺脾腎虛,身體水份代謝運送都出現障礙 7.情緒過度抑鬱、焦躁,思慮過多,影嚮身體氣血流通 #第2.、4項會令人脾虛,即加重第1項的問題。 #第6項,肺虛腎虛各有原因,但吹冷氣和長期太勞碌休息不足都有關 飲袪濕湯只是清走一些停滯不動的水濕, 但因氣虛、脾虛、肺虛、腎虛的問題無解決, 最後只會重覆積聚。
平常可按摩足三里、陰陵泉兩個穴位,有助健脾袪濕。

中藥可以補氣,調理脾虛肺虛腎虛。 
但最終有些生活習慣還是要改,問題才能”斷尾”。 

 立春防病 http://ecivy.blogspot.hk/2015_02_01_archive.html 

 EcIvy @ 長春藤中醫館 
#濕重 
#春困 
#春季養生 
#2017夏天灸7月12日、7月22日、8月11日 

好攰好攰好攰。點解?

最近覺得好攰?除左好攰,大概還有全身痠痠軟軟,使不上力。肩頸腰背痠重,像是擔完泥一樣。轉動關節時”啪啪聲”。

 

睡多久還是覺得疲累。但越睡又越累。精神不振,食慾不振。

冬春交接時,天氣轉變最是煩人。時暖時寒,時乾時濕。

身體天天要調節適應。要保暖還是釋放熱能?要排濕還是要保存水份?

體質好氣血足的人,雖然也有覺得比平日累一些,
但通常睡過幾天飽的,調節過程順利就不會累。

氣血不足臟腑機能弱的,調節過程失控,
濕氣停滯,弄得不好甚至濕阻經絡,
就會變得好攰好攰好攰,周身痠痛。

至於點樣袪濕?

坊間有無數偏方湯水食療,又扁豆赤小豆苡米,又辣椒花椒,又土茯苓紅豆黑豆。不過每種食療都只適合某種體質,吃錯了分分鐘火上加油爆瘡喉嚨痛,又或虛上加虛頭暈腳軟。不問緣由就試偏方食療就好像玩俄羅斯輪盤。是福是禍賭一把。該怎麼吃,還是問問你的醫師吧。

如果想從生活中改善狀態:

  • 戒生冷肥膩、戒凍飲
  • 適量運動、伸展運動、多散步
  • 多按摩穴位陰陵泉、血海、太沖
 

中醫的分科

今天接到一個電話:「馬醫師,請問你是呼吸專科的嗎?」
 我說:「我看過很多呼吸科的病,但不是只治呼吸科的。」
 「即是不是專科嗎?」
 「不是」
 「這樣啊….」(聲音聽起來有點失望)
 「中醫是全科整體治療的,只要你來,我就會盡力幫你治療」
 「嗯….」

 專科就是勁? 
 在中醫的領域裡,其實沒有很清晰的分科。分科,有時只是為了方便病人。 

中醫治病不能把病分割治療。如咳嗽,黃帝內經有說: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咳嗽雖然是肺的症狀,但咳的原因卻可能來自五臟六腑。不同的季節,會令不同的臟腑特別容易受邪氣影響。脾胃受邪,會胃氣反逆,又咳又嘔。肝膽受邪,也會氣逆,會口苦,又咳又嘔膽汁。久咳,由臟移於腑,又有不同症狀。 

所以中醫治病不能專治一科,而必需體察全身,融會貫通, 才能知道病之所在。
止咳同時調氣調五臟六腑,才真正有效。總之,五臟六腑,息息相關。你以為只看一科,其實早已牽連全身上下。 

有些坊間標明專治xx的,”診症”時看都不看你一眼,問也不多問身體其他異狀就開藥給你的,反而該小心。 

#中醫全科
#只治一病不理其他症狀不算是真正中醫
#心肝脾肺腎都互相影響

小心頸椎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519/701430.htm
10歲女童愛低頭滑手機 一抬頭「喀擦」…頸椎悲劇了

原文網址: 10歲女童愛低頭滑手機 一抬頭「喀擦」…頸椎悲劇了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519/701430.htm#ixzz4AOBZXpQr


用手機,ipad實在很容易不小心沉迷,平時多拉筋,活動活動肩頸保持彈性很重要~ 
如果已開始疆硬和疼痛,可考慮以針灸鬆解肌肉的疆硬,保養脊椎的健康。

“人的頸椎就像彈簧一樣,若老是低著頭、保持同一個姿勢和曲度,久了彈性就會越來越弱,最後就無法還原了。他提醒,孩子如果常有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很有可能就是頸椎病變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