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抗流感 – 食中藥治感冒真的慢嗎?

常常聽到人說:感冒了,先去看西醫,等沒那麼嚴重才看中醫”收尾”。
因為吃西藥”快”,食中藥”慢”。食中藥治感冒真的慢嗎?中西藥不能一齊食?

中藥治感冒並不慢

只要對症下藥,中藥即日數小時見效可退燒。

中藥治感冒有很多証型,會用不同的方劑。方藥是因時因地因人而調配的(Tailor made),每次都可能會變、不同人有不同的組合。

中藥主要用的方法是疏導氣血,令”邪有去路”。如感冒發燒,根據體質症狀,可分為寒重、熱重或寒熱夾雜。甚至挾濕、氣虛、經期間、陰虛的也有不同的症狀。中醫會因應不同的體質症狀,用特別調配的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補虛瀉實”, “行氣通絡,調和陰陽” 。令寒邪散,熱邪退,身體回復正常。

中西藥治流感並不相冲

中西醫結合治療已有很多研究報告顯示效果良好,對於症狀嚴重的尤其快見效。

中藥與西藥能互補長短,能避免/減輕某些副作用,也能令病者感覺舒服得多。容易氣管敏感者,如服用西藥又覺得不舒服,可以中藥潤肺補氣,平喘下氣,可明顯舒緩,減少氣管敏感咳。如果是痰、涕黏在鼻腔內、咽喉出不來的,中藥清肺潤燥可令痰涕容易排出,也同時透過行氣散寒袪濕等方法減少痰涕的生成。

感冒其實是人體跟病毒打扙,會發燒是免疫系統在活躍中,我們能做的是加快這個過程,幫忙清理因打扙而出現的痰、涕和代謝廢物。而不只是拼命壓制症狀。中藥有化痰、袪濕、通絡、散結、清肺、潤肺,都是幫助身體加速痊愈的方法。

懇請各位老闆和管理層理解,感冒是需要休假的。休息一兩天就能回復80-100%狀態,總好過十天半月拖著只得50%以下的精神狀態工作,再鼻涕、咳嗽一個月都不好,到處傳染,人見人怕。見到員工感冒起,就請他們去診所然後回家休息吧。

如今依然有公司不承認中醫的病假紙實在是令人遺憾。註冊中醫的病假紙是有法定效力及符合勞工條例的,見香港法例第57章《僱 傭 條 例》 – 病假條文:
http://www.labour.gov.hk/tc/faq/cap57g_whole.htm

#病人放病假時亦有責任好好休息
#不要一邊放病假一邊又去吃喝玩樂


參考連結:

根據體質處方 勿自把自為 中醫藥治流感療效佳

“該學會副會長黃賢樟表示,中醫藥治療流感有悠久歷史,以使用中藥為主,中醫會先透過「望聞問切」了解病人症狀和體徵,再運用中醫理論作個體化分析,並根據中醫理法方藥的原則處理藥物,對每個病人所採用的中醫治療方案會更有針對性,即可以進行更精準的治療。而中醫治療必須由中醫師進行,市民不宜自行使用中藥治療。”

中醫一樣有得醫流感!學會指中、西醫並用唔相沖

“不少市民擔心中、西醫並用治流感,或會「相沖」。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學術顧問黃譚智媛指,中、西藥不會相沖,而中、西醫方法並用治療流感也不會有衝突。她舉例指,日本西醫也會開出「漢方藥」,即中藥治病,呼籲市民不用擔心。”

長期肩頸痛後果嚴重

近日是天灸日,醫師於貼天灸時檢查患者的肩頸腰背,發現許多人都有肩頸僵硬疼痛,腰背肌肉繃緊痠痛勞損。
 
痛症多年,如影隨形,肩頸痛到無法靈活轉動,痛到手痹。病人會說:「痛左好耐,又好緊。反正都無得救,由得佢啦」
 
的確,工作過勞、長期對著電腦、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是肩頸痛的元兇,要改變談何容易。但事實上肩頸痛不是就只是痛,而是會引發越來越多其他問題:
 
  • 頸變粗肌肉變厚、肩部腫起一大塊:從後面看就是多了一個大包贅肉,相當不美觀。這就是長期低頭兼駝背引致頸椎弧度變形所致
  • 長期肩頸勞損最終會導致頸椎病,頸椎加速退化、頸椎弧度改變、椎間盤受壓引起更多的問題如背痛、手痹等
  • 肩頸過度僵硬還會影響氣血流通,引發頭痛、頭暈、睡眠不佳、精神不振、心慌、胸悶、失眠、眼矇,還影嚮血壓。
簡而言之,肩頸痛不單單是「只是一直痛」,而是會每況逾下。
 
所以,在你許願身體健康的時候,有想過這也需要你自己的努力嗎?
  • 早晚拉筋、伸展活動一下頭肩頸,也只是一早一晚花5-10分鐘的事,(時間,擠一擠就有。)
  • 電腦螢幕最好跟視線水平位置。(已有好幾位病人聽勸後墊高了螢幕改善了問題)
  • 多留意自己的姿勢,抬頭、挺胸、收腹。
至於已經頸肩痛數月至數年不等的,請認真考慮治療一下。這方面針灸效果相當良好,可放鬆已繃緊的肌肉並促進氣血流通。別要等到頸椎受損退化到不可逆才治療,那代價是千百倍的。
 
 

舒緩秋燥 咳嗽濕疹 咽乾身熱 五大要點

初秋之際(其實中秋都過了,不過香港是剛開始有秋意),容易感到口乾鼻乾、身熱失眠、便秘。咳嗽、濕疹也是易發時期。

秋氣與肺相應,如過食辛辣或長期休息不足導致肝陰虛,就會加重秋燥的傷害。
咽乾咽痛,身熱氣喘,煩燥失眠,胃脹便秘,甚或乾咳不停,皮膚乾燥痕癢濕疹爆發。

以上症狀只要出現一兩個就請自行調節:

  • 早睡,早上和睡前宜拉筋伸展筋骨十分鐘,可保持氣血暢通令睡眠更佳
  • 宜吃酸少吃辛,水果可選梨、山楂、蕃茄、檸檬、葡萄,生津滋潤
  • 多喝水、杏仁霜、蜂蜜、雪耳,滋陰潤燥,可保護皮膚和口鼻黏膜
  • 芝麻、合桃可潤腸補腎。百合腐竹雞蛋糖水、無花果雪梨百合湯既美味又滋潤
  • 保持心境平靜,宜出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

熟悉的朋友也知道醫師本人嗜辣,是以初秋燥熱也有口乾鼻乾身熱的感覺,
服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三天後即舒解。所以有皮膚、氣管、鼻敏感問題的朋友宜早調理勿拖延。

歡迎使用政府醫療券

由2017年7月1日起,計劃的受惠長者合資格年齡將由現時70歲降低至65歲。在2017年內年滿65歲至69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或由入境事務處發出的豁免登記證明書的長者,可自2017年7月1日起使用醫療券支付由參與計劃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費用。

  • 現時65歲以上的長者,只要帶同有效香港身份證到診所來就可以登記使用醫療券了。
  • 長者們不需特別預先做繁複手續,只需帶身份證,診所便可根據政府指引代為申請使用醫療券。
  • 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每年可有$2000醫療券使用。

政府醫療券計劃詳情請參閱以下網址:http://www.hcv.gov.hk/tc/pub_background.htm

你知道自己中暑了嗎?

33.5℃熱爆 破今年最高溫紀錄

熱到唔想郁…喵
每年夏天越來越熱,現在只是六月初,
就已經令人熱到受不了。在街上站著不動都汗流不止。
只不過是出街一趟食個飯,再回到家裡或辦公室,也有可能中暑。
回到室內,明明已經在冷氣地方坐了許久,卻還是有點不舒服:
  • 疲倦乏力,頭重重有點呆有點暈
  • 臉、手、皮膚都仍是熱燙的感覺
  • 無胃口,甚至有點作悶
  • 周身痠重、口乾渴
其實,你已經有點輕度中暑了。
身體比較好的,喝點水、吃個西瓜,休息一會就會好。
但身體較弱的,則可能會持續數天有這種困倦乏力頭重作悶的感覺。
天氣持續悶熱,這狀態就一直持續下去。
說起中暑,大家總是會聯想到暈倒、不醒人事、抽筋這些症狀。
但輕度/早期症狀,卻有很多人都忽略。
頭昏昏、作悶時,只當自己是太疲倦或食錯野。
結果就一拖再拖,令虛弱的身體負擔百上加斤。
☆輕度中暑

,大家都熟悉的解暑三寶:

1.西瓜
2.綠豆
3.冬瓜
都是清暑利濕解熱毒最便利的食物。
☆脾胃虛弱的人不宜食太多解暑食物,宜先試冬瓜水/冬瓜湯。
    如有腹瀉、腹痛則不適宜進食寒涼生冷。情況複雜,請找醫師解決問題。
☆體質虛寒的人也會中暑,寒熱夾雜會令身體機能混亂。
    請留意,暑熱是不會中和你的虛寒的。只會令你身體更差。
☆飲水也應少量多次的分段飲,忌一下子大量灌水,會破壞電解質平衡。
☆如需經常外出工作,建議常備濕毛巾、電解質飲品。
☆兒童和老人也是中暑高危群族,宜多留意臉色發紅、皮膚乾燥烘熱、表情呆滯的孩子。
★中醫對應中暑可用清暑益氣湯、生脈散等治療暑熱氣虛。
    也可用刮痧方法通絡去暑。體質虛弱但又中暑的人請咨詢醫師解決方法。
碌地係貓既解熱方法。。。唔好學

EcIvy @ 長春藤中醫館 

#中暑 
#熱 
#頭暈
#口乾
中醫師馬欣祺 Tel / Whatsapp: 6104 3553 
地址:九龍佐敦彌敦道311號 康僑大廈12樓B室 (佐敦地鐵站A出口行走 5分鐘到, 入口位於南京街,即裕華國貨沿彌敦道往油麻地方向的第一個街口)
#2017夏天灸
7月12日、7月22日、8月11日 
資料參閱:

原來兒童比大人更容易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