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保健之鼻敏感

「點解鼻敏感又發作?」

香港天氣異常,今年五月已經開始炎熱,連續十五日高溫,外出一會已然汗流浹背。

不過香港也是冷氣之都,室內冷氣長開,而且許多辦公室都是中央空調,溫度無法調校,不少人在辦公室都得穿長袖衣服甚至加穿外套以抵擋冷氣。有些人的坐位就位於出風口之下或旁邊,天天被冷風吹著頭頸肩,久而久之,頸肩經絡被風邪入侵,容易出現頸肩僵硬疼痛的問題。

而本身屬於肺脾氣虛、腎陽不足體質的人,更容易被寒氣入侵肺衛,引致肺氣宣發失常,鼻竅受寒邪所阻以致發作噴嚏、流鼻涕、鼻塞等鼻敏感症狀,此中醫病名為鼻鼽

鼻鼽主要症狀為鼻癢、噴嚏頻繁、涕清如水、鼻塞,多為突然發作和會反覆發作。也可能有眼乾眼癢的症狀。

鼻敏感  VS 傷風

鼻敏感反覆發作數週或數年以上,常會於特定時間(早上、晚上)、特定地點發作,過了特定 時間或離開特定地點就會停止。鼻敏感發作時可能會有眼癢鼻癢、精神不佳的感覺。

傷風一開始就會全日或連續數日不停鼻塞流鼻涕,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傾向。傷風會有全身困倦乏力、頭痛、咽喉不適、四肢冰冷、怕冷怕風的感覺。

傷風一般數日可愈,但現時許多本身有輕微鼻敏感底的人(體質肺脾腎虛兼經絡不通),在傷風後引發了輕微的鼻敏感,長期鼻水倒流刺激氣管導致咽癢敏感咳嗽(也有可能兼肺有燥熱導致咽乾痕癢)。

中醫藥治療鼻敏感

中醫治療鼻敏感以扶正補虛通鼻為主,治療上如用中藥者:

  • 肺氣虛寒者須溫肺散寒,可用辛荑散或溫肺止流丹或玉屏風散加減,加桂枝、細辛、荊芥、僵蚕。

  • 脾氣虛弱者須益氣健脾,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可加砂仁、乾薑、桂枝、防風。

  • 腎陽不足者須溫補腎陽,可用真武湯或八味地黃湯加減,加五味子、石菖蒲、蒼朮。

天灸

除以內服中藥調理身體之外,也可做三伏天灸三九天灸的治療。

於每年的夏季三伏天和冬天的三九天,敷貼中藥於特定穴位上,借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補氣通絡。

天灸時選穴主要為大椎、風門、肺俞、脾俞、腎俞,也可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加減穴位。天灸能疏散肺經和鼻鼽的寒氣,能明顯減少鼻敏感發作,改善體質。而根據體質選擇其他穴位,對敏感咳嗽、胃脹消化不良、四肢冰冷、體虛易感冒、痛經、肩頸背痛等都能有明顯改善。

保健須知七大要點

  1. 儘量減少直接頭頸肩部吹冷氣,記得用披肩或帽等擋風

  2. 忌身熱大汗時立即進室內吹強勁冷氣,最好在門外稍停,先抹乾頭頸的汗,待身上熱氣略散才進入冷氣場所

  3. 忌身熱大汗時飲冰凍飲品

  4. 生冷食物傷脾胃,脾氣虛則影響消化,削弱體質

  5. 忌捱夜,捱夜傷腎,除了會引發鼻敏感更會容易脫髮兼加快衰老

  6. 雖然陽光很熱,但每天哂一哂太陽出點汗是有需要的(注意不是曝曬,也要補充水份)

  7. 做運動鍛煉當然好,不過注意要有足夠休息。唔夠瞓唔好夾硬chur。

     

以上七點都做到再加上天灸,鼻敏感症狀自然就會消失。

#食咩食療都唔及做好以上幾點
#家居清潔重要但你沒法避免去公共場所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始終自己身體的適應力抵抗力最重要

 

豬醫師表示:「鼻敏感,有得醫」

#養寵物就算鼻敏感也不要棄養
#只要身體好就能適應減少發作

天灸日期:

初伏:2018年7月17日 (二)
中伏:2018年7月27日 (五)
末伏:2018年8月16日 (四)

一個療程包三次貼藥連診症共:$500 (逐次收費為每次$170)
六十歲以上長者優惠價:$400, 可用醫療券 
歡迎致電/whatsapp醫師報名 :6104 3553

2018年三伏天灸詳情:https://ecivy.clinic/2018/05/16/2018%e5%b9%b4%e5%a4%8f%ef%bc%8c%e4%b8%89%e4%bc%8f%e5%a4%a9%e7%81%b8/

 

針灸知多d

對於針灸聽說的人多,嘗試過的人少。
關於針灸,你了解多少呢?

1. Q: 針灸是不是很痛?
    A: 入針破皮時的確會痛,但因應針不同的位置和針的粗幼有不同的感覺。
         “俗語十指痛歸心” 所以針越接近手指、指尖痛覺會越明顯,而背部、手臂外側、臀部的感覺沒那麼靈敏,如果針不特別粗,入針又快的話,是有可能感覺不到痛的。

2. Q: 針好長好恐怖呀,係咪好危險?
    A: 針的長短是根據所針位置去選擇的,肌肉薄的位置自然是用短針、肌肉豐厚的位置用長針。頭面部用的針非常短,而且針是不可能穿過骨的,所以針頭部其實很安全。

對於一些特別部位如後頸、肺部附近、重要臟腑附近的入針深淺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會用斜刺淺刺的手法,以不傷內臟為最重要的守則。這方面大多數醫師比你更著緊,請放心。也請各位在已入針後別亂動,以免針移位。

3. Q: 針越長越痛?
    A: 針的長短其實跟痛覺無明顯關系。(好吧,心理上會覺得痛些是正常的)。其實針只是破皮的瞬間刺痛,然後入針後到特定穴位會有痠麻脹痛。如果沒針到特定穴位,無論針入1cm還是3cm都是感覺不到痛的。

4. Q: 針灸可以醫咩病?
    A: 除了大家都比較聽說得多的中風後遺症和各種急慢性痛症,其實針灸可以治各種內科病包括傷風感冒、腸胃不適、失眠、頭暈、月經不調…..因為針灸治病其實跟用藥一樣,可以透過穴位調整臟腑機能,穴位在不同的所屬經絡皆有各自屬性和特性,有五腧穴、原穴、絡穴、郄穴、募穴、俞穴、八會穴、交會穴等等,這些特性可以通經絡、補虛瀉實、調氣血、袪寒瀉熱、化痰袪濕、滋陰止咳、安神定驚、止痛止暈….
因此針灸除了治痛症,治其他各種病症都非常有效。鼻敏感、鼻塞、濕疹、皮膚敏感等都可以針,只要對症根據體質和症型挑選穴位就能治療。

5. Q: 點解針灸要用電?係咪好危險?
    A: 針灸用電是近代的輔助治療手法,用微電流刺激穴位和肌肉增強針感,也增加肌肉血液循環,有助放鬆肌肉或幫助肌肉活動。但不是每一種病都適合用電,有些病症適合安靜放鬆如失眠頭痛頭暈等針灸時安靜放鬆更好。但對於肌肉僵硬疼痛的治療,用電效果相當不錯。
要注意的是,相當虛弱的老人、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情緒易緊張害怕的都不宜用電。

電針機的電流很微弱,除上述不宜用電的病症或人群之外,一般沒有特別危險。醫師調校電流大小時,以有輕微感覺震動為宜,感覺能放鬆不會很痛就可以了。所以感覺可以了就請跟醫師示意。有力度過大或不適也請即時告訴醫師。

#針灸  #針灸可治療內科病  #中風  #痛症  #電針  
#如有其他問想的問題可告訴我
#希望大家多了解針灸

舒緩秋燥 咳嗽濕疹 咽乾身熱 五大要點

初秋之際(其實中秋都過了,不過香港是剛開始有秋意),容易感到口乾鼻乾、身熱失眠、便秘。咳嗽、濕疹也是易發時期。

秋氣與肺相應,如過食辛辣或長期休息不足導致肝陰虛,就會加重秋燥的傷害。
咽乾咽痛,身熱氣喘,煩燥失眠,胃脹便秘,甚或乾咳不停,皮膚乾燥痕癢濕疹爆發。

以上症狀只要出現一兩個就請自行調節:

  • 早睡,早上和睡前宜拉筋伸展筋骨十分鐘,可保持氣血暢通令睡眠更佳
  • 宜吃酸少吃辛,水果可選梨、山楂、蕃茄、檸檬、葡萄,生津滋潤
  • 多喝水、杏仁霜、蜂蜜、雪耳,滋陰潤燥,可保護皮膚和口鼻黏膜
  • 芝麻、合桃可潤腸補腎。百合腐竹雞蛋糖水、無花果雪梨百合湯既美味又滋潤
  • 保持心境平靜,宜出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

熟悉的朋友也知道醫師本人嗜辣,是以初秋燥熱也有口乾鼻乾身熱的感覺,
服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三天後即舒解。所以有皮膚、氣管、鼻敏感問題的朋友宜早調理勿拖延。

中醫知趣 – 生活小提示

有頭痛、頸痛問題?鼻敏感?經常流鼻水鼻塞?脫髮?腸胃問題?胃脹胃氣?飽飽滯滯?便秘?失眠?

吹頭髮

小時候都聽老人家說,洗完頭不吹乾頭髮會頭痛。事實上,讓濕頭髮覆在頭頸上容易令濕氣寒氣停留在頭頸的經絡,造成經絡的阻塞。只要吹乾頭髮,晚上用熱風吹暖腦後、頸背的位置,頭頸痛、鼻塞鼻水的情況一定會有改善。

梳頭

有些容易掉頭髮的人很怕梳頭,怕會越梳越掉更多頭髮。其實剛好相反!! 梳頭能刺激頭部經絡,促速血液循環,輸送營養到頭髮,令頭髮保持健康。 當然梳頭動作要輕柔一點,別用力拉扯,再輕輕按摩一下頭皮就好。

吃早餐

「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在外國也有廣為流傳的俗語:像國王那樣吃早餐,像王子那樣吃午餐,像乞丐那樣吃晚餐。

一日之始在於晨,早上是脾經胃經氣血充盛的時間,所以早餐要吃五穀類,激活經絡,這麼人的一天才有精神。

午餐重質不重量,但也要吃飽,才有氣力應付餘下一天所需。

晚餐要清淡。因為晚上我們的身體已經進入休息維修的時間,氣血應該由腸胃調動到肝、腎。但如果晚餐吃太多太油膩,腸胃休息不足之餘還影嚮了其他臟腑的功能,令第二天特別疲倦。

晨起喝水

晨起喝水一方面可以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另一方面又可以洗滌、清潔已排空的腸胃,有利於胃腸生理功能的發揮。對於皮膚健康也有幫助。

晚上泡腳按腳

人的雙腳是人體的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交匯之地,所以用熱水泡足,不僅可祛寒防病,而且泡暖雙足再按足心湧泉穴,可使足上經脈通暢,促進氣血運行和新陳代謝,加快下肢血液循環,消除因一天工作所帶來的下肢沉重感和全身的疲勞,促進睡眠和祛病強身,都很有幫助。

中醫知趣(二十)–十個不能不注意的身體警號(3)

中醫知趣(二十)–十個不能不注意的身體警號(3)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7.口乾
明明才剛剛喝過水,一會兒又再覺得口乾、咽乾。
或者不斷喝很多水,都還是覺得口乾。
身體缺乏水份,不是喝多點水就可以了嗎?
當我們經常夜睡、精神緊張、心緒不寧,身體消耗了“陰份”,
造成“陰虛”的狀態時,單是喝水已經解決不了。
我們需要一些更滋潤、滋陰的飲食,如喝蜜糖、百合雪耳糖水、或吃龜苓膏,
同時戒吃煎炸辛辣和煙酒。

8.水腫
當身體處理水份的臟腑功能出了問題,我們便很容易出現水腫。
有些朋友一雙小腿晚上水腫尤其明顯,在小腿內側按下去,皮膚會凹陷下去出現一個個手指印
不能即時平復的,脾腎調整水份的功能明顯是有問題的。
有些人則是早上睡醒時臉面水腫,出現陽氣虛的症狀。
進行適量運動是可以減少水腫的,另外可以多吃些補脾腎的食物,如一些堅果類果仁(核桃、腰果),苡米、淮山、茯苓、白朮都是能夠補脾利水的。

9.敏感病
無論是鼻敏感、皮膚敏感還是腸胃敏感,都是身體適應環境能力減弱的症狀。
是以很多敏感病都在天氣轉變、出入冷氣場所時發作得最兇。
敏感病屬於現代醫學中甚為棘手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發作機理不明,也難治。
但中醫來看多是屬肝、脾胃、肺功能失調,因肺脾與免疫系統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治療宜以調理肝脾胃入手。有不少中藥有抗過敏作用如:薄荷、甘草。而以針灸調整經絡也是治療敏感病的好方法。
宜戒吃生冷、煎炸辛辣和煙酒。

10. 經期
女孩子應該多注意經期的問題,尤其是其規律、經量、顏色等等都應該每月紀錄下來。如果同時有身體不適如經痛、頭痛、腰痛等也應一併記下。因為經期也是反應女孩子身體是否健康的指標,甚至可說是最易於觀察身體狀況的指標。
正常經期應該是大約28天一次(前後推延七天以內算正常),每次約3-5天(不應多於十天),色鮮紅無血塊,或會伴輕微腹痛、頭暈(輕微腹痛不需吃止痛藥)。一般稍作休息便可。如若超出以上便應多留意,檢查一下。
平日亦應注意少吃生冷,戒凍飲。
經痛不是必然的,如果並非因為子宮畸形或器官結構上的問題而引起的痛經,大部份的痛經問題,可經中醫治療解決或減輕。中醫有〝不通則痛〝的說法,氣血流通不暢造成的血瘀、寒氣入侵使血流凝滯、濕熱造成的阻滯,都是造成痛經原因。只要以中藥或針灸活血化瘀、溫經袪寒、清熱化濕,就能使經絡通暢,〝通則不痛〝,使痛經問題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