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要針灸?

點解要針灸?

對於針灸的印象,多數人只知道用來治療痛症。
當我說可以用針灸來治感冒、失眠時,
很多時聽到的反應是乜針灸可以醫感冒咩?
其實針灸與中藥都同樣是治療方法,
都是調動身體的氣血、驅除外邪(風寒暑濕燥火)
疏通經絡,調和臟腑來達到治病的效果。

而且針灸治療不像服藥須經腸胃消化吸收,所以效果可以更快。
在感冒發燒頭痛、咽喉痛時,可以針風池、 大椎、合谷。
感冒咽痛嚴重時,在拇指、食指的少商、商陽穴輕刺一下,
擠出幾滴瘀色的血,咽痛能即時舒緩。
這是因為感冒時在肺經、大腸經有鬱熱,針刺這兩經絡的「井穴」能瀉熱清火,
可即時減輕咽喉的熱腫不適。
(不過咽痛也有很多不同成因,須確定是肺、大腸經積熱才可用此方法,
請找註冊醫師診療,請勿隨便亂試。)

經絡穴位就像我們身體各個系統的開關制。
只要運用得宜,很多內科病痛都可以治愈。
失眠可用三陰交、內關、大陵、太沖、脾俞。
腸胃病可用足三里、中脘、天樞、陰陵泉。
經痛、經期不定可用歸來、地機、三陰交……

治療時還是要因應體質症狀來「配穴」,跟配藥一樣,
配穴也是有規矩原則跟從的。

當然也有不適合針灸的情況,如醉酒、過度勞累、過度飢餓、
情緒激烈時都不應進行針灸。而孕婦亦須特別注意針灸的穴位。

醫師馬欣祺
(ecIvy) 
@長春藤

小症狀,大危機:無名痛症

小症狀,大危機:無名痛症
活了些年紀,每人身上總有一些痛症。
頸痛、腰痛、膝痛、肩痛、肘痛。
頭痛、胃痛、腹痛、腿痛。
痛,有時乍隱乍現。有時如影隨形。
時不時有些找不到原因的痛症病人來看中醫。
他們照過X光、照過CT、驗過血,都無法找到原因。
吃了很多止痛藥、擦過藥膏,
但痛症依然頻頻發作,影嚮日常生活、甚至痛不能眠。
導致身體所有機能都因休息不足而出現問題,日漸變差。
有肩頸痛得抽搐的病人、有大腿劇痛的病人,
有肩胛痛得不能轉側的病人、雙膝痛得難以走路的病人。
痛症由數周至數年不等,令病人生活極為痛苦。
可幸的是,在針灸和中藥的治療下,痛症紓緩大半或痊愈,
亦不需再吃止痛藥。
很多病人問:為甚麼能用針灸治好?
對於這些無名痛症,有時真的很難找出源頭。
是扭傷過?還是勞損?是坐姿問題?還是生活習慣所致?
病因可能同時集合以上幾種,偶然爆發出來,即纏綿難愈。
但歸根究低,多數痛症都有經絡阻塞、氣血瘀滯的問題。
中醫說「不通則痛」,只要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則多數痛症能自行消退。
用針灸治療,不只單單有鎮痛作用。
針灸是通過刺激周圍的穴位,促使氣血流通,疏導經絡。
有點像通渠般,掃走阻塞經絡的雜物,
使肌肉或臟腑的氣血流通,恢復肌肉的活力和彈性,恢復臟腑的功能。
在辦公室中滿身疼痛的肌肉疆硬的各位留意了。
強忍疼痛到寑食難安的地步,只會令身體機能一步步衰退。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號,別再置之不理了。

醫師馬欣祺
(ecIvy) 
@長春藤

遇上中風時

遇上中風時
/馬欣祺



中風突然發作,第一時間當然要馬上送到醫院。
在接受檢查後,視乎中風的類型,以決定是否需要動手術. 

一般缺血性中風,如無需做手術,很多時會給亞士匹靈、溶解血栓的藥物和保護神經的藥物,然後只能持續觀察病情的變化。相反,在這個階段,中醫就有相對主動的療法。

中醫有專門針對中風的急救用藥”安宮牛黃丸”及”紫雪丹”,宜於中風後首四十八小時的黃金救治時間之內盡快服用,
詳情可向醫師查詢。
只要血壓、心跳、體溫穩定,患者亦可以接受針灸治療。
針灸可以促進腦部血循環,使損害較輕的腦細胞得以康復,減少腦細胞死亡,能明顯減輕中風後遺症。

中風的首三個月是身體康復進展最快的時間,所以必須抓緊時間做治療。
這段時間可用針灸調整手腳的肌肉力度、緊張度,對於日後手腳的活動能力恢復非常緊要。

中風的半年內,如能持續治療,必能減輕中風後遺症。

在醫院裏接受非院方的中醫治療,是必需經院方及主診醫生同意批准的。
但以自己過去多次到醫院出診的經驗,院方醫生因為各種考量,也有的是怕麻煩,多半不願接受外來醫師的診治。
後經相熟西醫朋友提點,如果主診醫生拒絕,而患者又希望接受非院方的中醫治療,建議直接找醫院的病人關係組。
現今希望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的病人日益增加,因此他們對處理這種問題的機會比較熟悉,而且也較願意站在病人以及家屬的角度考量。

* * * *

曾有朋友的老師突然中風,言語不清,半邊身開始知覺麻木。
所幸他的朋友機警,立即帶他到醫院。
而他聰明的妻子也當機立斷找來醫師,二十四小時內到醫院幫他施針,
並服用”安宮牛黃丸”,積極為他治療。

過了兩天我去看他的時候,他就已經嚷著要出院。
不過手腳無力,想要離開醫院實在困難。

在爭取到醫院的同意後,我繼續到醫院幫他做針灸治療。
看著他由抬不起腿,到幾乎可以飛腳踢人,
由臂不能抬,到能使出”降龍十八掌”大發神威。
康復情況相當理想,
這是最令人欣慰結果。

* * *
“中風”程度和先兆

中風先兆
1.反復出現頭暈,頭痛,心悸,半身肢體麻木,半邊手足無力,舌歪,一側面部肌肉活動困難或不受支配等。
2.笑時面部偏歪,一邊口角流口水,簽名字跡改變,筷子抓不穩,不能單腳獨立。

家中有長者或老人的要注意了。
多注意他們的動靜,能不能及時救助他們就看你了。

“中風”程度:
1.神智清醒,而突然開始半身麻痹,有點口齒不清的,中醫稱為”中經絡”,多屬缺血性中風,情況較穩定。
2.突然昏倒、神智不清的,中醫稱為”中臟腑”,多屬出血性中風,較危險。

中風後遺症:
輕者,手足麻木無力,說話口齒不清。
部份人能康復得很好,完全像沒事似的。但很多病人只能部份康復,
可以再行走的也算不錯,不過也可能要一拐一拐。
手指能動, 但未必有力,也許連飯碗也抓不穩。

嚴重者,昏迷不醒,生命受威脅,危在旦夕。


*           *              *


本診所醫師承接針灸出診服務,
九龍市區每次出診費用為$500
新界、港島區出診費用為$600-800  (以佐敦為起點之來回的士費用)


中風病人一般十次針灸為一個療程。
早期中風病人(三個月以內)建議隔天做針灸治療。
中、後期中風病人(三個月以後)建議一週兩次針灸治療。


詳情可致電查詢: 6100-7656  (馬醫師)

中醫知趣(十四)–針灸

中醫知趣(十四)–針灸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早幾個月前做天灸,
初伏天人多擠得水洩不通。

多得早年醫管局及各傳媒幫忙宣傳,
許多以前從未試過這療法的朋友都有來做治療。

不過大家試歸試,其實對這種療法仍是萬分疑惑。
為甚麼在背上貼貼藥就有這麼神奇的功效?

其實天灸,也是跟針灸類似的一種療法。
針灸,是針刺和艾灸。
針刺是用針刺激經絡穴位,艾灸則是用艾草在穴位燻炙,以艾草的藥力和溫熱之氣暢通經絡。但有時也會用其他藥物如生姜、附子、鹽作為輔助。
天灸也是用藥物作用於經絡穴位的一種療法。

從經絡穴位來治病,其實也如同用中藥治療,
可以調理臟腑、治療各種疾病。

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筋骨肌肉皮膚。
所以從經絡治病,可治療的範圍其實非常廣泛。

內科疾病如:感冒、鼻塞、頭暈、頭痛、失眠、胃脹、胃痛、腹痛腹瀉、經痛、月經不調、各種皮膚病。
頭面部疾病:耳聾耳鳴、眼痛、喉痛、聲音嘶啞。
筋骨關節問題當然更是直達病所,通經活絡。

坊間一般認為針灸都只是治療痛症,但其實是因為針灸治療”痛症”效果明顯,
“痛與不痛”反差比較大,所以才有此誤會。
其實針灸能調節身體五行、調節五臟六腑功能、陰陽平衡、氣血運行,所以治療身體各種疾病
都相當有效,有時治療急病更有立竿見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