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膽,何價?

熊膽,何價?

熊膽,於中藥學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清肝明目的功效。
用於肝經熱盛,熱極生風所致的高熱、驚風、癲癇、手足抽搐、
瘡癰腫痛及痔瘡腫痛、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障、熱毒壅結之咽喉腫痛。
但事實上有很多其他藥物和方法可以取代熊膽汁的功效。
肝經熱盛,可用夏枯草、菊花、龍膽草、梔子。
息風止痙葯有鉤藤、天麻、珍珠、僵蚕。
清肝明目的有菊花、決明子。
熱毒癰腫可用蒲公英、板藍根、金銀花。
而針灸、放血療法等,都可以達到熊膽的功效。
所以,還有必要用熊膽嗎?
為甚麼一定要用熊膽?
有只能用熊膽才能治的病嗎?
(“記者:有沒有一種病不吃熊膽藥物會死
中藥專家張世臣:我不知道,不吃饅頭會死的人有嗎
北京《新京報》”)
其實許多所謂的珍貴藥材,其實有時功效並不比普通藥材強多少。
藥材的關鍵在於怎麼用?甚麼時候用?是否合適個人體質?
藥材真正的價值在於是否運用得宜,而不在於獲得的難度和稀有程度。

運用得好,一片陳皮、一片生姜也能解決問題。

用得不好,甚麼熊膽、鹿茸、靈芝,連一片姜都比不上。
天灸用的主要藥材白芥子、生姜都只不過是廉價藥材,
卻治好了很多人長期困擾的鼻敏感。
所以不要以為貴價藥材就一定好,甚麼人都能吃,治甚麼病都會好。
那只是廣告造成的錯覺。
就如很多媽媽們以為猴棗散是治嬰孩咳嗽的聖藥
但其一:猴棗散功效:清熱化痰、定驚開竅。藥方:猴棗、天竺黄、川貝、沉香、羚羊角、硼砂、麝香、青礞石。只能治痰熱壅肺、小兒驚風等症。如是寒咳,病情會加重。
其二:各藥廠出品的猴棗散藥方都有不同,每種只能用於幾種類型的咳嗽,非所有咳嗽可用。
其三:猴棗散只宜急病時用,不宜多服。清熱藥多服會損傷陽氣,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絕對不能當是保健食品! 這是廣告和藥商不會告訴你的。
請大家以後如果要吃中成藥,請先瞭解一下中成藥的成份,
請教一下醫師,又或至少找找資料,至少看五篇中藥的資料,保障自己。
而熊膽,由商人吹捧出來的價值高於實際。
同時扭曲了中醫原有的價值。
中醫治病,真的不是靠藥,靠的是調理的手法。
能用簡單草藥四兩撥千斤的治病,才是中醫的要訣。

保護熊,終止養熊抽取膽汁殘忍行為
 醫師馬欣祺
(ecIvy) 
@長春藤

中醫知趣(十七)-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中醫知趣(十七)-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http://mytv.tvb.com/news/newsroundup/100653/1132#page-1

早前的新聞報導有指,某些有皮膚病,身體含鉛量高的小朋友,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這消息令大家一陣震驚,”食中藥,中鉛毒”?
但這是邏輯上有誤導成份的報導。研究報告指出,

“有皮膚病” –> “身體含鉛量高” –> “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但是,關鍵是 “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到底是藥的質量出了問題?還是病人私自胡亂長期服食中成藥(如涼茶或某些湯包、茶包)?

無可否認,某些中藥的確含有微量鉛,如鉛丹、鉛粉、鉛霜、黄丹、密陀僧。但一般中醫師均知道這些藥物含鉛,不能久服。

現時市面上很多的中成藥,甚至是涼茶,很多人都不以為意的經常、甚至長期服用/飲用,但即使涼茶也是藥,不應經常、或長期胡亂飲用。
而坊間流傳的所謂”偏方”,在服用前也應先請教中醫師意見。
藥材是否適合、是否能經常服用都應請教中醫師後再服用。

中草藥的品質有優劣之分,某些品質較差的藥材亦可能含有微量重金屬,所以如需選購中藥,應到信譽良好的藥行購買有質量的藥材,亦可選擇經中藥品質安全性檢測, 有ISO認證的優良濃縮中藥。若對選擇藥材有疑問、或服用中藥之前,宜先請教中醫師意見。

~~~~~~~~~~~~~~~~~~~~~~~~~~~~~~~~~~~

當天新聞報導後,心裏實在滿是疑問,
而且也知道這對中醫界來說,尤如一顆爆彈。

中醫藥在是次報導裏被冤柱、被抹黑,的確令很多同行不滿。
媒體這樣的誤導令我們很困擾。
但報導沒有直接指明中藥就是元兇,只是含糊其詞的”可能因為長期服用中藥”,
所以我們其實也不需太緊張。
須知媒體報導一向如此,香港這裏並非民智未開的地方,市民會知道這種報導也只是一個可能性。
就如報導深海魚有雪卡紅、孔雀石綠一樣。市民就算知道了,魚還是一樣照吃。

我相信這樣的報導不會毀掉中醫藥界的信譽。
我們不必以一個弱勢社群被迫害的姿態去抗辯。

雖然媒體的說法很不公平,
到底是長期服中藥令鉛量高?還是”因為””身體含鉛量高” –>”所以”患皮膚病 –>”所以”長期服用中藥去治療. 
這是一個未知的因果關係。但這”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問題是一種詭辯。無法証明甚麼。
以這些論點去爭,並不能爭取大眾的信心。

就如報導西藥有問題時,西醫也不會推卸。
只要澄清哪一部份有問題,會如何處理,及處理規管上的問題就可以了。
太過以被害者的身份去defense,只會給一般市民一種詭辯的感覺,不能客觀地令人信服。 

我們該做的,只是令大眾安心。
澄清哪些中藥含有鉛,但安全用量為多少,和運用這些中藥的原則。
說明專業中醫師有專業操守,會判斷哪些含鉛中藥不能長期服用。
(如西藥也有很多含有毒性,但他們會先讓病人了解藥的副作用,再說明可以用多久。這樣才能令市民有信心。) 



含鉛?
~~~~~~~~~~~~~~~~~~~~~~~~~~

1.業界曾發現某些品質差劣的冬蟲草內藏小枝含鉛金屬。
但作為專業中醫師,都會勸喻大眾到信譽良好的藥行購買冬蟲草。

2.中草藥的品質有優劣之分,某些品質較差的藥材可能合微量重金屬,
所以建議大眾服用中藥之前,先請教中醫師意見。或在醫師建議下選購科學濃縮中藥。

3.日常生活中,會導致鉛中毒的食物也不少。如”糧食和蔬菜是人體中鉛的主要來源。肉類、水果、魚蝦、雞蛋中也含有鉛,但由於人的總體攝入量不大,所以對健康的危害相對小一些。糧食和蔬菜中的鉛,主要來自于土壤、水和空氣。調查發現,生長于馬路邊的糧食和蔬菜,它們的鉛含量比遠離馬路的作物高得多。”
http://www.epochtimes.com/b5/7/3/20/n1651707.htm
甚至我們日常呼吸的空氣中,也有由汽車廢氣排出的鉛。
所以兒童鉛中毒的原因未能確定,也有可能是偏好某種食物、飲食不均衡所致。
但某些中藥有排鉛作用,詳情可請教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