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抗流感 – 食中藥治感冒真的慢嗎?

常常聽到人說:感冒了,先去看西醫,等沒那麼嚴重才看中醫”收尾”。
因為吃西藥”快”,食中藥”慢”。食中藥治感冒真的慢嗎?中西藥不能一齊食?

中藥治感冒並不慢

只要對症下藥,中藥即日數小時見效可退燒。

中藥治感冒有很多証型,會用不同的方劑。方藥是因時因地因人而調配的(Tailor made),每次都可能會變、不同人有不同的組合。

中藥主要用的方法是疏導氣血,令”邪有去路”。如感冒發燒,根據體質症狀,可分為寒重、熱重或寒熱夾雜。甚至挾濕、氣虛、經期間、陰虛的也有不同的症狀。中醫會因應不同的體質症狀,用特別調配的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補虛瀉實”, “行氣通絡,調和陰陽” 。令寒邪散,熱邪退,身體回復正常。

中西藥治流感並不相冲

中西醫結合治療已有很多研究報告顯示效果良好,對於症狀嚴重的尤其快見效。

中藥與西藥能互補長短,能避免/減輕某些副作用,也能令病者感覺舒服得多。容易氣管敏感者,如服用西藥又覺得不舒服,可以中藥潤肺補氣,平喘下氣,可明顯舒緩,減少氣管敏感咳。如果是痰、涕黏在鼻腔內、咽喉出不來的,中藥清肺潤燥可令痰涕容易排出,也同時透過行氣散寒袪濕等方法減少痰涕的生成。

感冒其實是人體跟病毒打扙,會發燒是免疫系統在活躍中,我們能做的是加快這個過程,幫忙清理因打扙而出現的痰、涕和代謝廢物。而不只是拼命壓制症狀。中藥有化痰、袪濕、通絡、散結、清肺、潤肺,都是幫助身體加速痊愈的方法。

懇請各位老闆和管理層理解,感冒是需要休假的。休息一兩天就能回復80-100%狀態,總好過十天半月拖著只得50%以下的精神狀態工作,再鼻涕、咳嗽一個月都不好,到處傳染,人見人怕。見到員工感冒起,就請他們去診所然後回家休息吧。

如今依然有公司不承認中醫的病假紙實在是令人遺憾。註冊中醫的病假紙是有法定效力及符合勞工條例的,見香港法例第57章《僱 傭 條 例》 – 病假條文:
http://www.labour.gov.hk/tc/faq/cap57g_whole.htm

#病人放病假時亦有責任好好休息
#不要一邊放病假一邊又去吃喝玩樂


參考連結:

根據體質處方 勿自把自為 中醫藥治流感療效佳

“該學會副會長黃賢樟表示,中醫藥治療流感有悠久歷史,以使用中藥為主,中醫會先透過「望聞問切」了解病人症狀和體徵,再運用中醫理論作個體化分析,並根據中醫理法方藥的原則處理藥物,對每個病人所採用的中醫治療方案會更有針對性,即可以進行更精準的治療。而中醫治療必須由中醫師進行,市民不宜自行使用中藥治療。”

中醫一樣有得醫流感!學會指中、西醫並用唔相沖

“不少市民擔心中、西醫並用治流感,或會「相沖」。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學術顧問黃譚智媛指,中、西藥不會相沖,而中、西醫方法並用治療流感也不會有衝突。她舉例指,日本西醫也會開出「漢方藥」,即中藥治病,呼籲市民不用擔心。”

舒緩秋燥 咳嗽濕疹 咽乾身熱 五大要點

初秋之際(其實中秋都過了,不過香港是剛開始有秋意),容易感到口乾鼻乾、身熱失眠、便秘。咳嗽、濕疹也是易發時期。

秋氣與肺相應,如過食辛辣或長期休息不足導致肝陰虛,就會加重秋燥的傷害。
咽乾咽痛,身熱氣喘,煩燥失眠,胃脹便秘,甚或乾咳不停,皮膚乾燥痕癢濕疹爆發。

以上症狀只要出現一兩個就請自行調節:

  • 早睡,早上和睡前宜拉筋伸展筋骨十分鐘,可保持氣血暢通令睡眠更佳
  • 宜吃酸少吃辛,水果可選梨、山楂、蕃茄、檸檬、葡萄,生津滋潤
  • 多喝水、杏仁霜、蜂蜜、雪耳,滋陰潤燥,可保護皮膚和口鼻黏膜
  • 芝麻、合桃可潤腸補腎。百合腐竹雞蛋糖水、無花果雪梨百合湯既美味又滋潤
  • 保持心境平靜,宜出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

熟悉的朋友也知道醫師本人嗜辣,是以初秋燥熱也有口乾鼻乾身熱的感覺,
服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三天後即舒解。所以有皮膚、氣管、鼻敏感問題的朋友宜早調理勿拖延。

秋燥,鼻癢、咳嗽、皮癢、便不暢

天氣乾燥,最常見的症狀是秋燥,鼻癢、咳嗽、皮癢、便不暢。

相信有鼻敏感的朋友早就感覺到天氣的轉變了。乾燥的空氣令鼻腔痕癢不適,甚至有流鼻血的跡象。
咽乾、咽痛、咳嗽,也是這個秋燥時期常見的症狀。
皮膚敏感、痕癢突然發作。
大便不暢順,甚至感覺呼吸不暢、胸口翳悶,都有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能適應轉季的反應。

夏季是保養得不好,亂吃東西,脾胃失常,土不能生金,
到了秋季肺金虛弱則狀況百出。

中醫藏象學說:
肺葉嬌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
肺與大腸相表裡。
肺主氣、司呼吸,肺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
肺開竅於鼻,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可見如肺金虛弱,牽連的泛圍甚廣,

而鼻癢、咳嗽、皮癢、便不暢,就是最基本會出現的問題。

而現時氣溫仍時高時低,更易有溫燥鬱熱,
導致感覺身熱難入睡,使人狀態更差。

故此,是時候適量飲些滋陰潤燥的飲品或湯水。
1.蜂蜜、杏仁霜、梨汁、花旗參茶這些可以每天一杯或隔天一杯,
   以緩解皮膚、鼻子乾燥感覺。

2.生津潤燥湯
   沙參10g、玉竹10g、百合10g、麥冬12g、生地18g、南杏仁10g,
   可加瘦肉,5-6碗水煮30mins。可減輕乾燥不適、咽乾、便秘的症狀。

當然如果症狀影嚮生活工作、有嚴重趨向,就應該找醫師咨詢一下啦。

鼻敏感嚴重者,醫師還是多提一下,於冬季夏季時貼一下天灸,
可減輕以後發作的症狀。

長春藤中醫館將於2013冬開始三九天灸
2013年冬 三九天灸日期
2013年 12月22日(星期日)
2013年 12月31日(星期二)
2014年 1月9日(星期四)



2012-2013年度冬,三九天灸
http://ecivy.blogspot.hk/2012/11/2012-2013.html


長春藤中醫館咨詢:[email protected] / 6100 7656
醫師馬欣祺
(ecIvy)
@長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