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知趣(二十四) – “食d咩野好?”

醫師和人聊天時,最經常聽到的問題是:”我係咩底?” 和 “我應該食d咩野好?”

於寒底、熱底的,之前已經說過。但”食d咩好?” 這個問題卻不好說。不該吃甚麼,倒是清楚明白。寒底的該戒生冷食物,熱底的該戒煎炸熱氣食物。

但”食d咩好呢?”。許多朋友還是堅持問這個問題。

食療是大家都感興趣的。如秋天喝滋潤的杏霜、蜂蜜,夏天煲苡米水去濕。不過食療可不是隨便時吃時不吃就能見效的,要想有效,就得調整飲食習慣,連續吃上好幾天,甚至一兩個月。而且,戒吃生冷煎炸油膩,還是必須的。

如想補腎的,我會建議吃芝麻、合桃、腰果。只是天天吃、隔天吃,也可能要吃上好幾個月才會見效。而且要腸胃好,才能吸收。也就是說,必須戒口,保持腸胃通暢、吸收良好。

現在秋天,杏仁露、雪耳燉雪梨、蜂蜜都能潤燥潤肺。不過腸胃不好易腹瀉的朋友可能要注意一下,喝點薑茶暖暖腸胃才能吃以上食物。

最後,本人是絕不相信有”有病醫病、無病強身”的涼茶、感冒茶或中藥成品的。中藥方劑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感冒茶治病,不是用來強身的。涼茶清熱,不適合虛寒、陰虛的人。龜苓膏滋陰清熱,也不適合虛寒的人。服用含中藥的飲品、食品前,還是先找醫師了解一下吧。

中醫知趣(二十三)– “唔戒口得唔得?”

每次說戒口,戒煎炸油膩生冷是指定動作。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早餐飽、中餐豐富、晚餐少是鐵則。少吃多餐、少肉多菜、飯吃七分飽是常識。

不過,相熟的朋友會直接了當跟我說:「做不到!」

不需解釋,我也明白為甚麼的。作為年青的都市人,大家的生活是怎樣過我怎會不明白。只是飲食規則、注意戒口我還是要說一遍的。但是,以上的做不到,也不代表完全沒辦法改善。

就拿大家最愛吃的魚生、壽司、打邊爐來說。魚生壽司,屬「生冷野」。一吃進肚子,涼涼的。所以吃魚生壽司前,最好先喝一碗熱湯、或一杯熱茶。另外有些店會有子姜片,最好也吃上幾片。這樣至少可以稍減胃的寒涼。

打邊爐。熱呼呼的,很好呀?不過打邊爐的問題最易出在:1.吃太飽    2.吃太多肉所以打邊爐時,記得一開始先吃點蔬菜,肉不要一下子放太多。 那就能減少吃太多的問題。


其他小提示:

  • 早上起床要喝水。 (有些人是回到公司才喝第一口水,甚至第一口喝的是咖啡或汽水。 不要啦!)
  • 要喝冷飲中午喝。 (我是反對喝冷飲的。但很多朋友是不喝冷飲會很痛苦的類型,我只能說,要喝中午喝,晚上不能喝。)
  • 朝鹽晚蜜腸胃通。 (腸胃經常脹脹滯滯的。試試早上喝杯暖熱淡鹽水,晚上喝杯蜜糖水,過一兩個星期腸胃會有好轉。)

中醫知趣(二十二)–燥底?

不時聽到有人說自己是”燥底”,到底這個”燥底”是甚麼意思呢?

有些人會說,以前看病那個醫師說他是”燥底”,不宜吃熱氣煎炸食物。有些人會說,經常口舌生瘡、長暗瘡、容易喉嚨痛、容易煩燥就是”燥底”了嘛?

“燥底”是甚麼?喝口涼茶就可以解決了嗎?喝夏枯草雞骨草就可以嗎?口舌生瘡、長暗瘡、容易喉嚨痛、容易煩燥這些大家都知道是”熱”,但這些”熱”是哪裏來的?這些”熱”,多數是因為「缺少」睡眠、「缺少」水份、「缺乏」休息所致。身體過度勞累,過度燃燒後才出現這些”熱”象。

所以想解決問題,是把「缺少」的東西補足。而且要了解”熱”象是從哪個臟腑現出來。而不是用涼茶把火澆熄就算。

身體的火是動力來源,五臟六腑都有火。沒有火,便沒有動力、沒有生氣、沒有精神、沒有抵抗力。不要害怕”火”,不必一有”熱”象便心急要驅趕。要驅走”熱氣”很容易,但變虛弱了要補回來卻很難。摧毀只要一瞬間,建立強健的根基卻可能要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時間心力。

有”燥火”,總比完全沒有火的虛寒好。

中醫知趣 – 生活小提示

有頭痛、頸痛問題?鼻敏感?經常流鼻水鼻塞?脫髮?腸胃問題?胃脹胃氣?飽飽滯滯?便秘?失眠?

吹頭髮

小時候都聽老人家說,洗完頭不吹乾頭髮會頭痛。事實上,讓濕頭髮覆在頭頸上容易令濕氣寒氣停留在頭頸的經絡,造成經絡的阻塞。只要吹乾頭髮,晚上用熱風吹暖腦後、頸背的位置,頭頸痛、鼻塞鼻水的情況一定會有改善。

梳頭

有些容易掉頭髮的人很怕梳頭,怕會越梳越掉更多頭髮。其實剛好相反!! 梳頭能刺激頭部經絡,促速血液循環,輸送營養到頭髮,令頭髮保持健康。 當然梳頭動作要輕柔一點,別用力拉扯,再輕輕按摩一下頭皮就好。

吃早餐

「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在外國也有廣為流傳的俗語:像國王那樣吃早餐,像王子那樣吃午餐,像乞丐那樣吃晚餐。

一日之始在於晨,早上是脾經胃經氣血充盛的時間,所以早餐要吃五穀類,激活經絡,這麼人的一天才有精神。

午餐重質不重量,但也要吃飽,才有氣力應付餘下一天所需。

晚餐要清淡。因為晚上我們的身體已經進入休息維修的時間,氣血應該由腸胃調動到肝、腎。但如果晚餐吃太多太油膩,腸胃休息不足之餘還影嚮了其他臟腑的功能,令第二天特別疲倦。

晨起喝水

晨起喝水一方面可以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另一方面又可以洗滌、清潔已排空的腸胃,有利於胃腸生理功能的發揮。對於皮膚健康也有幫助。

晚上泡腳按腳

人的雙腳是人體的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交匯之地,所以用熱水泡足,不僅可祛寒防病,而且泡暖雙足再按足心湧泉穴,可使足上經脈通暢,促進氣血運行和新陳代謝,加快下肢血液循環,消除因一天工作所帶來的下肢沉重感和全身的疲勞,促進睡眠和祛病強身,都很有幫助。

中醫知趣(十九)–十個不能不注意的身體警號(2)

中醫知趣(十九)–十個不能不注意的身體警號(2)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4.心跳
有時會莫名其妙的自覺心跳,不一定跳得很快,而是會感覺到心跳得很用力。
甚者會覺得頭暈眼花。
有時睡在床上也會覺得心悸而難以入睡。
心悸失眠會互相影響,越是失眠、心悸越厲害。越是心悸,又越是難以入睡。
心悸多是因為心血不足。血不足以養心,所以心悸又心神不安,甚者會因精神緊張而失眠。
心悸明顯者宜飲用蓮子百合元肉大棗湯,可補心血安心神。

5.睡眠
經過一天的辛勞後,躺在床上,明明身體疲乏,卻又覺得精神旺盛睡不著?
睡覺時不斷造夢,睡醒後好像沒睡過一樣?
睡眠是我們身體進行維修的時間,將廢物掃除、將燃燒能量轉變為儲存能量。(注意不是變為脂肪!睡覺不會令人變胖的。)

精神旺盛睡不著,很多時是因為生活裏的刺激太多(接收各種資訊、視覺、味覺、嗅覺的刺激)、壓力太大,使得身體太興奮、燃燒太過,結果身體調節不來,不懂得“收”。有時中醫說“肝火旺”就是這個意思。
造夢不是不好,造夢是我們心裏紓發壓力的其中一個渠道。但一般來說我們醒來時都會忘記造過的夢。如果醒來後還是記得很清楚,就可能是睡得不夠深。這也許是因為“心血不足、心神不寧”。
睡眠質素影嚮身體健康,而身體問題也很容易反映在睡眠問題上。
所以多留心、多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也可以得知是不是身體出了些甚麼問題。
失眠問題很易變成累積的壓力,長期睡得不好也使人身心疲憊。

必須留意不要在睡前三小時吃得太飽。另外,可在睡前雙腳泡溫熱水十五分鐘、或稍作些拉筋、鬆筋活動,播點輕音樂,也可使人心情放鬆,較易入睡。


6.身熱
有時身體無緣無故發熱,但又不是感冒頭痛發燒,而是覺得從骨子裏熱出來。
有些人會定時定候發熱,也可能睡至半夜熱醒。
身熱會令睡眠質素變差,甚者會有煩燥的感覺。
中醫有個很貼切的稱呼:「骨蒸潮熱」
而通俗點的說法是「骨火」。
「骨火」重的人會睡得不好、周身骨痛、煩熱。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因為“陰虛火旺”。有些人做過刮痧、拔罐治療後就會好轉。
體質較弱的“陰虛”人,需要長期慢慢的“滋陰”“養陰”。如果只是喝清熱的涼茶,可能會有一時之效,但其實引來的問題會更多、長遠甚至可能有不良副作用,所以必須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