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症狀,大危機(一):血氣唔好有咩問題?

小症狀,大危機()血氣唔好有咩問題?
經常有女孩問我:我係咪血氣唔好?
其實點為之血氣唔好?
血氣唔好,氣血不足,是現今多數女孩的常見病。
症狀:
1.        手凍腳凍。大熱天時都手凍腳凍,冬天時有些嚴重的更凍到手指變紫發黑。
2.        黑眼圈長伴。無論睡多睡少,黑眼圈都持續不變,無端端老了十年。
3.        面青。面無血色,看上去給人失魂無精神的感覺。
4.        頭暈。坐一個小時後站起身時會眼前一黑,暈一暈,眼花。
5.        眠差。有時會覺得一陣陣的心跳快,心悸動,睡眠質素差。
6.        經痛。經行不暢,經期時多時少,甚至會來一兩天停一停又再來。
7.        皮膚質素差。易有色斑或暗瘡印、疤痕。
8.        康復能力差。每次病或有損傷康復速度都比人慢。
而有一個誤解就是,氣血不足跟身形是沒有關係的。
瘦小或高大都可以有氣血不足的現象。
亦正如瘦削的人也會有高血脂、高膽固醇一樣。
氣血不足是身體的能量不足(氣),可運用的資源亦不足(血)。
就像一間公司,人手不足,資金又不足。
或許會有些多餘的貨物,但沒人手又處理不了,便堆積在貨倉(肚腩、脂肪)。
人手不足,工作又多、工時長(休息不足),工序便容易出錯,
結果身體的毛病越來越多。
那如何是好?
係咪要飲紅棗水?
紅棗水像OT補水,給你最低工資時薪。
但長期人手不足,一星期七天,天天OT再給你補水,
相信一年下來你不是燥爆,就是會崩潰,對吧?
想一想,你認為一間好公司的待遇是怎樣?
而你又怎樣對待為你工作的身體呢?

醫師馬欣祺
(ecIvy) 
@長春藤

中醫知趣(十一)-五臟六腑(2)

中醫知趣(十一)-五臟六腑(2)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五臟六腑 (2)

脾屬土。
1.主運化: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功能。
2.主升清:是指脾氣能將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轉輸至心、肺、頭目。
與胃的降濁相對。脾胃的”升””降”對維持腹腔內臟相對恆定位置有重要作用。
3.主統血: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內運行,不使其逸出脈外的作用。
(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自然氣的固攝血液作用得以正常發揮。)
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開竅於口。在液為涎。

肺屬金。
1.主氣、司呼吸:從自然界攝取清氣,排出體內濁氣。
“呼吸”又名”宣發、肅降”,”呼”為”宣發”,”吸”為”肅降”。是形容肺的運動使氣的流向。
2.通調水道:通過”宣發、肅降”運動對體內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調節作用。
通過”宣發”,水液向上、向外輸布,布散全身,外達皮毛,可生成為汗。
通過”肅降”,水液向下、向內輸送,經腎之氣化而生成尿液。
3.宣散衛氣:通過”宣發”運動,將衛氣宣散至全身。
(衛氣:是有護衛肌表,溫養臟腑、肌肉、皮毛,調節控制腠理開合的氣)
4.朝百脈、主治節:
肺在體合皮。開竅於鼻。在志為悲。在液為涕。

腎屬水。
1.腎藏精:有貯存、封藏精氣的功能。
2.腎主水:有主持、調節人體津液代謝的作用。
3.腎主納氣:幫助肺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淺表的作用。
腎生髓主骨。開竅於耳和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

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參看:
《中醫基礎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醫知趣(十)-運動。過猶不及

中醫知趣(十)-運動。過猶不及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運動對於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由靜而動。由陰變陽。
使屬”陰”的物質燃燒,變為屬”陽”的能量–“氣”。

而”氣”,則負責推動身體各部份工作。
防御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
身體所有的系統都由”氣”來控制調整。
所以,”氣弱”時,就是工作能力低下。
沒精神、易病、心悸、失眠、胃脹、易喘氣….等等,
就是各系統工作能力不足時的症狀。

那麼,有人會想,
只要不斷運動,拼命運動,
那麼身體的系統功能就一定很強了?

知道燒乾水會發生甚麼事嗎?
電器過熱會怎樣?

沒錯,因為拼命燃燒”氣”,
拼命的推動身體各系統,一直推到最高峰。
燃燒盡了,就透支體力。

而同時,身體為了維持運動狀態、維持在壓力狀態,
會將一些”氣”從暫時不必要的系統中抽調走。
也就是從防御系統、消化系統調到呼吸、心血管系統。

這時候,人好像不會病。
但這是真的”不會病”。
你說,你沒人工給守門的護衛,誰來警告你被入侵了?
那是真真正正的”不懂得病”。

所以,當你休息下來,能量調回防御系統,
警號便突然嚮了….你”發現”自己病了。
這就是為甚麼有些人「平時小病沒有,病起來卻要命」
橡皮筋拉得太緊會斷的道理一樣。
會爆炸的,往往是over run的過熱電器,
而不是電壓不足跑不動的電器。

我當然不是說運動不好,
但過度運動和過度工作,是有危險性的。

運動能促進健康,
但前提必須是能有足夠的休息。
如果連休息時間都不足夠,
那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了。還是去睡覺實際一點。

~~~~~~~~~~~~~~~~~~~~~~~~~~
太極圖裏永遠平衡的陰陽,
就是要告訴我們,
有足夠的休息,才能儲備足夠的能量去活動。
有光必有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這也是等價交換的一種。

如果執意要犧牲休息的話,請準備好要付出的代價。

中醫知趣(九)-七情致病

中醫知趣(九)-七情致病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七情致病–情緒病?

中醫的七情致病,是非常重要的病因之一。

明明不是感受外邪、明明沒有亂吃東西、
明明起居生活都規律正常,為甚麼就總是有點不舒服?

答案可能在你的性格、情緒。

之前有說過,身體臟腑的運作,都是靠”氣”來推動的。
要各部份運作正常,前提是1.”氣”足夠。2.”氣”的流通正常。

人體本身有自動調節功能,所以平常一般的情緒當然不會致病。
但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
會超過人體本身的生理活動的調節范圍,
引起臟腑氣血功能紊亂,而使身體不適。

怒則氣上。
怒髮衝冠聽過未?發怒時,臉紅耳赤,都是氣往上衝的表現。
憤怒會使肝氣上逆,而血隨氣逆,會出現頭脹目赤頭痛,嚴重的會嘔血。

恐則氣下。
恐懼過度,會使腎氣不固,氣泄於下。嚴重的會兩便失禁,昏厥。

喜則氣緩。
過度的暴喜會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精神不能集中。嚴重的會失神狂亂。

悲則氣消。
過度的悲會損傷肺氣,出現氣短、乏力的症狀。

驚則氣亂。
突然受驚,會損傷心氣,使氣行紊亂,神無所歸,而出現心悸、失眠的症狀。

憂、思則氣結。
思慮過度,使氣凝滯停留,導致脾胃之氣鬱結,
出現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便秘或泄瀉的症狀。

現代來看,最常見的是因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過大而精神緊張的病人。
因性格或習慣關係,部份人會變得煩燥易怒,進而經常覺得頭痛,是典型的肝氣上逆。
部份人則疑慮重重,整日想東想西,憂心忡忡,進而經常覺得腸胃不適,則是脾虛氣滯。

這是很多不明原因的頭痛、腸胃不適的病因。
中醫方藥雖然能透過疏導氣機、行氣解決以上問題,
但對於這種疾病,學習鍛練自己的精神和情緒,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中醫知趣(八)–虛不受補

中醫知趣(八)–虛不受補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經常都聽到病人說自己”虛不受補”。
其實所謂虛不受補,很多時只是”補”的方法錯誤。

正如之前解釋過的”陰陽”關係,”熱氣”的分辨。
陽盛者清熱,陰虛者滋陰。
如果明明是陽虛者卻補陰,陰虛者卻補陽,
則必然會出現火上加油的狀況,使虛者越虛,實者越實。

況且五臟六腑的陰陽氣血調補方法不一,
必須確定是哪個臟腑的”陰陽氣血”哪一部份、哪條經絡出了問題,
才能正確能調理。

另外,也有的人是因為脾胃功能虛弱,
根本不能消化吸收”補品”,甚致加重了脾胃的負擔,
變成積滯,阻礙氣的運行,結果氣鬱而化火,
使身體出現所謂”虛不受補”的不適症狀。

再加上中藥很講究”配伍”。
即使是對症了,血虛的要”補血”,
也不是隨便吃當歸、川芎這些”補血药”就可以。
有時得根據個人體質,配伍一些調和、健脾或滋陰的葯。
否則身體一下適應不了,又會出現發熱、腸胃不適、流鼻血、失眠等
“虛不受補”的症狀。

還有些人其實是”補”的方法對了,
但在調補的過程中因為要動用更多能量去清除體內的廢物,
而會感覺不適。
只要清掃的過程完結了,身體就會好了。
情況就像我們的電腦”清掃磁碟”及”清掃病毒”時,
電腦會運行得特。別。慢。一樣。
只要捱過了,自然神清氣爽,轉數也能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