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分科

今天接到一個電話:「馬醫師,請問你是呼吸專科的嗎?」
 我說:「我看過很多呼吸科的病,但不是只治呼吸科的。」
 「即是不是專科嗎?」
 「不是」
 「這樣啊….」(聲音聽起來有點失望)
 「中醫是全科整體治療的,只要你來,我就會盡力幫你治療」
 「嗯….」

 專科就是勁? 
 在中醫的領域裡,其實沒有很清晰的分科。分科,有時只是為了方便病人。 

中醫治病不能把病分割治療。如咳嗽,黃帝內經有說: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咳嗽雖然是肺的症狀,但咳的原因卻可能來自五臟六腑。不同的季節,會令不同的臟腑特別容易受邪氣影響。脾胃受邪,會胃氣反逆,又咳又嘔。肝膽受邪,也會氣逆,會口苦,又咳又嘔膽汁。久咳,由臟移於腑,又有不同症狀。 

所以中醫治病不能專治一科,而必需體察全身,融會貫通, 才能知道病之所在。
止咳同時調氣調五臟六腑,才真正有效。總之,五臟六腑,息息相關。你以為只看一科,其實早已牽連全身上下。 

有些坊間標明專治xx的,”診症”時看都不看你一眼,問也不多問身體其他異狀就開藥給你的,反而該小心。 

#中醫全科
#只治一病不理其他症狀不算是真正中醫
#心肝脾肺腎都互相影響

一年之計。甚麼是健康?

長春藤醫師恭祝各位
新年進步!龍馬精神!平安快樂!笑口常開!

一年之初,是大家積極計畫的時間。有些朋友計劃結婚,有些朋友計劃生育,有些計劃去旅行,或者轉工。醫師當然都希望大家都能順順利利,好好享受生活,和身邊人快樂相處。

而以上計劃,不可缺少的前提,是身體健康!身體不健康,就沒法好好享受生活,計劃隨時被打亂,掃興得很。

“健康”是甚麼?無傷風感冒、無筋骨關節痛、無頭痛胃痛肚痛,就算是健康嗎?看起來”大大隻隻”就叫健康嗎?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不僅僅是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良好的健康狀態的標誌是: 樂觀開朗、精力充沛、耳聰目明、飲食正常、體重適當、頭髮光潔、牙齒清潔、對傳染病有一定抵抗力和良好的應變能力。

好了,是不是突然發現”健康良好”其實是很困難的?還不止呢。中醫的”健””康”:“健”和”康”其實分別代表兩方面的意思。

“健”:有力的、有活力的。有力即有元氣,五臟六腑元氣充足,則生生不息,新陳代謝正常(不會過快過慢),一切臟腑運作都控制得宜。以為這樣就很足夠了?還有經常被忽略了的”康”呢。

“康”是指五個方向的道路通暢無阻。古人有為通達道路命名,一路暢通為道路,分岔兩路為岐,四方路為衢,五路為康,六路為莊。“康”用在人體上,就是指從軀幹到頭部、四肢的五個方向,都必須流通暢順。即是說,臟腑和頭部(五竅)、四肢百骸必須有良好的交流才算得上”康”。就好像工廠和公司各部門之間必須有良好的溝通,通道無阻,才能發揮最佳的效率。只要中間有阻塞,就很容易出問題。

所以想身體健康,最好要保持腸胃暢通,多伸展一下身體。並要清除多餘的雜念,保持心境開朗。自然就能龍馬精神、龍精虎猛了!

中醫知趣(十一)-五臟六腑(3)

中醫知趣(十一)-五臟六腑(3)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五臟六腑 (3)
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
六腑是以傳化飲食和水液為主要功能,所以如果這六腑出現病變,
便會影嚮食物和水份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有說”六腑以降為順,以通為用”,但”通””降”的不及與太過,都屬於病態。

三焦是甚麼?
三焦其實是指胸腔、上腹腔、下腹腔這三個位置。
其功能是”通行元氣”和”運行水液”。也就是說,主要負責”運輸”的。

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
自然界
五色 五味 五化 五氣 五方 五季
木 青 酸 生 風 東 春
火 赤 苦 長 暑 南 夏
土 黃 甘 化 濕 中 長夏
金 白 辛 收 燥 西 秋
水 黑 咸 藏 寒 北 冬

人體
五臟 五腑 五官 形體 情志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火 心 小腸 舌 脈 喜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金 肺 大腸 鼻 皮 悲
水 腎 膀胱 耳 骨 恐

附:《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
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

“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
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
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

“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
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

“其在天為寒,在地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
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

中醫知趣(十一)-五臟六腑(2)

中醫知趣(十一)-五臟六腑(2)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五臟六腑 (2)

脾屬土。
1.主運化: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功能。
2.主升清:是指脾氣能將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轉輸至心、肺、頭目。
與胃的降濁相對。脾胃的”升””降”對維持腹腔內臟相對恆定位置有重要作用。
3.主統血: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內運行,不使其逸出脈外的作用。
(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自然氣的固攝血液作用得以正常發揮。)
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開竅於口。在液為涎。

肺屬金。
1.主氣、司呼吸:從自然界攝取清氣,排出體內濁氣。
“呼吸”又名”宣發、肅降”,”呼”為”宣發”,”吸”為”肅降”。是形容肺的運動使氣的流向。
2.通調水道:通過”宣發、肅降”運動對體內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調節作用。
通過”宣發”,水液向上、向外輸布,布散全身,外達皮毛,可生成為汗。
通過”肅降”,水液向下、向內輸送,經腎之氣化而生成尿液。
3.宣散衛氣:通過”宣發”運動,將衛氣宣散至全身。
(衛氣:是有護衛肌表,溫養臟腑、肌肉、皮毛,調節控制腠理開合的氣)
4.朝百脈、主治節:
肺在體合皮。開竅於鼻。在志為悲。在液為涕。

腎屬水。
1.腎藏精:有貯存、封藏精氣的功能。
2.腎主水:有主持、調節人體津液代謝的作用。
3.腎主納氣:幫助肺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淺表的作用。
腎生髓主骨。開竅於耳和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

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參看:
《中醫基礎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