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之閒情~ 美味中藥!

醫之閒情~ 美味中藥!
早陣子我的家人感冒了,我給家人送上一杯中藥,
並笑著說這是美味的中藥
家人接過中藥時怔了一下,
然後忍不住哈哈一笑說:美味的中藥…..嗎
不過,當他舉杯喝了一大口後,
臉上現出一點古怪的表情,
半晌,說了一聲,又幾好飲喎
有不少朋友一直認定中藥都一定很苦很難喝。
不過其實味道不錯的中藥也不少的:
甘草、黨參、龍眼肉、枸杞子、巴戟、山楂等但甘甘甜甜的。
中藥有五味,甘、辛、咸、酸、苦。
所以藥劑喝起來的味道淡的、酸的、甜的、苦的、咸的都會有。
但醫師我也有朋友認為不苦的就不似中藥。
有次我開的中藥裏有甘草這一味,
藥喝起來會有點甜甜的,朋友竟然跟我說覺得很怪!
有時我開藥前會問問病人怕不怕苦,
很多病人會反問:「乜中藥有唔苦架咩?」
其實真係「睇情況啦」。
有時用藥可以稍為小小調校一下,不一定要那麼難喝那麼苦的。
否則病人喝了一兩次就覺得很討厭不想再喝,自動停了藥,就失去意義了。
更甚者聽過病人說難喝到反胃,結果全部嘔出來,
那更是得不償失!

醫之閒情~可愛的中藥

醫之閒情~可愛的中藥
我很喜歡中藥的氣味,
從前偶然經過藥材店,就會放慢腳步聞一聞這種天然的藥草味。
一直都覺得藥材店的氣味比診所的消毒酒精味好聞得多。
記憶裏很少有的中藥,
難聞的只有幾種蟲類藥,因為有腥味。
但花草果類藥,有不少都芳香撲鼻。
氣味怡人的薄荷、菊花、玫瑰花、桂枝、藿香等,
還有沉香、木香、砂仁、枳實、佛手,聞起來都很舒服。
而我特別喜歡田七、川芎、當歸的氣味,
所以雲南的田七氣鍋雞或中式藥材燉湯,聞到了立即垂涎三尺。
喝咖啡時加的肉桂粉,也是一味香味芬馥的中藥。
早前我拿了一小包吳茱萸放在櫃子裏驅蟲,氣味比化學香薰感覺好得多。
中藥,也可以是很可愛的!


醫師馬欣祺
(ecIvy) 
@長春藤

中醫知趣(十七)-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中醫知趣(十七)-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身體含鉛量高,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http://mytv.tvb.com/news/newsroundup/100653/1132#page-1

早前的新聞報導有指,某些有皮膚病,身體含鉛量高的小朋友,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這消息令大家一陣震驚,”食中藥,中鉛毒”?
但這是邏輯上有誤導成份的報導。研究報告指出,

“有皮膚病” –> “身體含鉛量高” –> “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但是,關鍵是 “有長期服用中藥的習慣” –>到底是藥的質量出了問題?還是病人私自胡亂長期服食中成藥(如涼茶或某些湯包、茶包)?

無可否認,某些中藥的確含有微量鉛,如鉛丹、鉛粉、鉛霜、黄丹、密陀僧。但一般中醫師均知道這些藥物含鉛,不能久服。

現時市面上很多的中成藥,甚至是涼茶,很多人都不以為意的經常、甚至長期服用/飲用,但即使涼茶也是藥,不應經常、或長期胡亂飲用。
而坊間流傳的所謂”偏方”,在服用前也應先請教中醫師意見。
藥材是否適合、是否能經常服用都應請教中醫師後再服用。

中草藥的品質有優劣之分,某些品質較差的藥材亦可能含有微量重金屬,所以如需選購中藥,應到信譽良好的藥行購買有質量的藥材,亦可選擇經中藥品質安全性檢測, 有ISO認證的優良濃縮中藥。若對選擇藥材有疑問、或服用中藥之前,宜先請教中醫師意見。

~~~~~~~~~~~~~~~~~~~~~~~~~~~~~~~~~~~

當天新聞報導後,心裏實在滿是疑問,
而且也知道這對中醫界來說,尤如一顆爆彈。

中醫藥在是次報導裏被冤柱、被抹黑,的確令很多同行不滿。
媒體這樣的誤導令我們很困擾。
但報導沒有直接指明中藥就是元兇,只是含糊其詞的”可能因為長期服用中藥”,
所以我們其實也不需太緊張。
須知媒體報導一向如此,香港這裏並非民智未開的地方,市民會知道這種報導也只是一個可能性。
就如報導深海魚有雪卡紅、孔雀石綠一樣。市民就算知道了,魚還是一樣照吃。

我相信這樣的報導不會毀掉中醫藥界的信譽。
我們不必以一個弱勢社群被迫害的姿態去抗辯。

雖然媒體的說法很不公平,
到底是長期服中藥令鉛量高?還是”因為””身體含鉛量高” –>”所以”患皮膚病 –>”所以”長期服用中藥去治療. 
這是一個未知的因果關係。但這”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問題是一種詭辯。無法証明甚麼。
以這些論點去爭,並不能爭取大眾的信心。

就如報導西藥有問題時,西醫也不會推卸。
只要澄清哪一部份有問題,會如何處理,及處理規管上的問題就可以了。
太過以被害者的身份去defense,只會給一般市民一種詭辯的感覺,不能客觀地令人信服。 

我們該做的,只是令大眾安心。
澄清哪些中藥含有鉛,但安全用量為多少,和運用這些中藥的原則。
說明專業中醫師有專業操守,會判斷哪些含鉛中藥不能長期服用。
(如西藥也有很多含有毒性,但他們會先讓病人了解藥的副作用,再說明可以用多久。這樣才能令市民有信心。) 



含鉛?
~~~~~~~~~~~~~~~~~~~~~~~~~~

1.業界曾發現某些品質差劣的冬蟲草內藏小枝含鉛金屬。
但作為專業中醫師,都會勸喻大眾到信譽良好的藥行購買冬蟲草。

2.中草藥的品質有優劣之分,某些品質較差的藥材可能合微量重金屬,
所以建議大眾服用中藥之前,先請教中醫師意見。或在醫師建議下選購科學濃縮中藥。

3.日常生活中,會導致鉛中毒的食物也不少。如”糧食和蔬菜是人體中鉛的主要來源。肉類、水果、魚蝦、雞蛋中也含有鉛,但由於人的總體攝入量不大,所以對健康的危害相對小一些。糧食和蔬菜中的鉛,主要來自于土壤、水和空氣。調查發現,生長于馬路邊的糧食和蔬菜,它們的鉛含量比遠離馬路的作物高得多。”
http://www.epochtimes.com/b5/7/3/20/n1651707.htm
甚至我們日常呼吸的空氣中,也有由汽車廢氣排出的鉛。
所以兒童鉛中毒的原因未能確定,也有可能是偏好某種食物、飲食不均衡所致。
但某些中藥有排鉛作用,詳情可請教中醫師。

中醫知趣(四)–津液

中醫知趣(四)–津液
/ 馬欣祺
http://ecivy.blogspot.com/
http://on.fb.me/ivyclinic
津液與血同屬陰,能相互補充、相互影響。
這兩者的關係,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組織液與血液相似。

血行於脈內,津液則遍佈體內,布散、流注於肌膚毛髮、孔竅、臟腑、關節。
行於脈中的血能滲於脈外化為有濡潤作用的津液。

但血不足或血行不暢時,便無法滲於脈外,
因而出現肌膚乾燥、唇乾咽乾的現象。

“津液不足”或”血不足”時,都同屬於”陰虛”的狀態。
“津液不足”時可出現眼睛乾澀、咽乾舌燥、皮膚、嘴唇乾燥等症狀。
“血不足”時卻可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
並且”血”作用於五臟六腑,因此不同部位出現的”血虛”,
都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

由於”氣””血”同行,所以一但血不足、或血行不暢時,
“氣”也常受到影響,甚或出現氣虛、氣滯的現象。

所以即使同為”陰虛”,也必須細辨其中的分別,
治療上也當然地不一樣。

“補陰”和”補血”的藥物當然也不一樣。
再夾雜”氣”的狀況,就更複雜多了。

所以說….藥不能亂吃啊!